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

134 3089 5858
行业信息

不干胶标签材料应用:模切溢胶问题全解析,原因、判断与解决之道

发布日期:2025-03-01

浏览:234次

在不干胶商标的生产过程中,模切溢胶是一个令众多厂家头疼的问题。它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,还可能导致自动贴标机贴标异常,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产停滞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模切溢胶的相关问题。
一、模切溢胶的原因剖析
(一)涂胶面与胶黏剂结合力不足

以薄膜为面材的不干胶标签,若涂胶面与胶黏剂结合力低,就极易引发残胶和溢胶问题。为增强结合力,涂胶前需对薄膜涂胶面进行处理,常见方法有涂层处理和电晕处理。若处理不当,结合力无法有效提升,溢胶风险便会增加。



(二)胶黏剂流动性与涂布量不当
流动性影响:胶黏剂流动性越强,越容易产生溢胶。温度对其流动性影响显著,高温时,胶黏剂流动性增强,初始黏性也变强。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和雨季,溢胶问题尤为多发。
涂布量关系:溢胶与胶黏剂涂布量密切相关。例如轮胎标签,因其胶黏剂涂布量较大,所以更容易溢胶。而且,冬季和夏季胶黏剂的涂布量应有所区别,对于薄膜面材的不干胶材料,这种差异更为敏感。
(三)模切深度控制失误

模切深度若控制不当,会破坏硅油层,进而造成溢胶。这会使自动贴标机贴标时出现出标不正常、不出标或断带(底纸断裂)等问题。


(四)放收卷张力控制不佳
不干胶标签印刷时,若放收卷张力过大,面纸或底纸会过度挤压胶黏剂层。当模切排废后标签成为独立个体,胶黏剂就会慢慢向标签四周渗出,产生溢胶现象。
二、模切溢胶的判断方法
(一)印刷前判断
卷筒不干胶材料:在印刷机上放卷时,若上下层之间没有出现拉丝或仅有轻微拉丝现象,可初步判定材料合格。当然,同时要关注现场的温湿度。
单张纸不干胶材料:在胶印机的输纸台上输纸时,若上下层之间发生拉丝或粘连,可判定材料不合格。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不干胶材料跑偏,引起套印不准。
(二)印刷模切后判断

如果白料端面粘连严重,印刷放卷时就有明显的拉丝现象,那么模切后很可能发生标签四周渗胶。此外,溢胶还与标签在底纸上的移位和收缩有关。在模切过程中或模切后收卷时,标签移动会造成单边溢胶,标签缩小则会使四周产生溢胶。



三、应对模切溢胶的有效措施
(一)优化标签形状设计
异形标签比正方形或长方形标签更易产生溢胶,所以在设计标签形状时,应尽量选择简单规则的形状,以降低溢胶风险。
(二)严格控制生产环境
高度重视不干胶材料的库存环境、加工环境和成品标签存放环境的温湿度控制。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季节,要采取有效的降温除湿措施,减少胶黏剂因流动性增加而导致的溢胶问题。
(三)精准控制模切参数
模切深度:根据材料特性,精确调整模切深度,避免破坏硅油层。
放收卷张力:在印刷(包括联机模切)过程中,在不影响套印准确度和后道加工的前提下,放收卷张力越小越好。并且收卷张力应小于放卷张力,且两者张力比不应有较大差异。
模切溢胶问题虽然复杂,但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入分析,掌握准确的判断方法,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,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溢胶现象的发生概率,提高不干胶商标的生产质量和效率。

上一篇:解锁锂电池胶带的神奇用途,助力锂电行业腾飞 下一篇:光白可打印PET白格底——工业级标签的卓越之选

COPYRIGHT (©) 2019 深圳昌茂粘胶新材料有限公司/粤ICP备17117258号 All Rights Reserved

技术支持:互诺科技 | 分享到: